English

我的“读报效益”

1999-10-27 来源:光明日报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胡自臣 我有话说

据报道,浙江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从《新民晚报》的一则“当心雨披变成‘温柔杀手’”的报道中,悟到了市场潜在的需求信息,并当机立断斥巨资建立了安全雨披生产基地。产品投放市场后,销售非常火爆。又闻,近来广州已成立了数家“剪报公司”,从自己订阅的几百份报刊中剪下各种信息,分类整理,提供服务,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。这种效益来自报刊,不妨谓之“读报效益”。

六十年代,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。当时,教研室订阅的几份报纸中,我最爱读的要首推《光明日报》。那里既有高等教育各个方面的文章、自然科学前沿学科的介绍、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,也有音乐、摄影、文史哲名家的权威论述。这些就是我的工作需要和业余爱好。至今我还保留着1963年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和1979年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文章系列。虽然这些剪报的纸张已经发黄,但它们仍不失为观点内容正确的名家佳作,使人常读常新。

后来,我从北京调回家乡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任教。虽然胜任工作毫无问题,但总有些专业不对口、所用非所长之感。于是“跳槽”的念头便逐渐地强烈起来。不过,理由似乎不太充足。当我向系领导正式提出请调工作时,便被立即顶了回来,回答是:来这里工作是可以的,当跳板是不行的。在万般无奈之时,我想到了《光明日报》。当时,在《光明日报》上发表了许多呼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、强调专业对口、学以致用、发挥特长的文章。我从中找了几篇,重又鼓起勇气去见系总支书记,提出我“跳槽”的复议要求,并拿出了《光明日报》的文章作为依据。他看了之后,理解并最终同意了我的要求。我便在同一座城市从地方大学调来现在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,成为人民解放军军事院校的一名教员至今。

近年来,《光明日报》不断地改扩版,充实内容,已从过去的每天四版扩充为现在的每周六十四版。除了前四版的国内、国际、综合、教科文卫新闻之外,还办有经济、九州、科技、电脑网络世界、文化、理论、书评、画刊共八个周刊,外加民主与团结、社会与法、军事天地、体育世界等专刊,真可谓一报在手,应有尽有。我的工作和业余爱好的需求,已尽在其中。特别是其中的《电脑网络世界》周刊每期八版,是中央级党报中规模最大的IT类周刊,内容新颖、实用,给我的CAD教学、科研工作以很大帮助。例如,我们可以直接从因特网上下载最新版本的CAD应用软件的评估版,供教学演示用。再如,今年新学年伊始,我需要为大一、大二的学生作一个“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”的综合报告,主要依靠该周刊的剪报积累,我仅在一天的时间内就完稿,这个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报告引起热烈反响,受到广泛的好评。

此外,在闲暇之时,当你半躺在沙发上细读《文荟副刊》所登载的文章,如季羡林的“大觉寺《(99.7.15)或是李保田的“朋友张子扬”(99.10.21)等佳作时,不仅作者的音容笑貌浮现在面前,而且读到开心幽默之处定会使你捧腹大笑。

我想,这些就是我的“读报效益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